鞍山饮食风俗,探寻这座城市的独特风味与传承

鞍山 更新于:2025-04-13 00:46
  • 领航者圣瑜

    鞍山,位于辽宁省南部,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,饮食文化丰富多样,融合了东北菜的特色,同时也保留了地方的传统风味。以下是一些鞍山饮食风俗的特色:
    ### 1. 鞍山炖菜 炖菜是东北菜的一大特色,鞍山的炖菜更是别具一格。如“铁锅炖”,选用猪肉、排骨、豆腐等食材,用大铁锅炖制,味道鲜美,营养丰富。
    ### 2. 鞍山烤肉 鞍山烤肉历史悠久,以其独特的烹饪技艺和口味闻名。烤肉选用优质猪肉、牛肉等,经过腌制后烤制,肉质鲜嫩多汁,香气扑鼻。
    ### 3. 鞍山豆腐 鞍山豆腐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而著称。常见的有“豆腐脑”、“家常豆腐”等,都是鞍山家常菜中的经典。
    ### 4. 鞍山酸菜 酸菜是东北菜中不可或缺的食材,鞍山的酸菜酸爽可口,常用于炖菜、炒菜等,既开胃又下饭。
    ### 5. 鞍山特色小吃 - "锅包肉":将猪肉裹上淀粉炸制,外酥里嫩,酸甜可口。 - "马家烧鸡":选用优质鸡种,经过独特工艺烧制,味道鲜美。 - "煎饼果子":用绿豆面或玉米面制成薄饼,夹上各种馅料

    举报
  • 山鹰163054036

      筵席习俗

      旧时民间筵席,只在生丧嫁娶及其他庆典时置办。席间菜肴多寡,各地不尽相同,最丰盛的筵席要数丰店、宣化一带的“三道点”。此种筵席吃完须经3个多小时,其席面的铺张、礼俗的繁杂,是县内,绝无仅有的。其基本情况为:开席后,首先轮换上完20余道冷、热、荤、素菜后,便请客人离席洗手、喝茶、吃糕点,称为“一道点”;吃完点心后,请客人重新人席,轮换吃完4—8道海菜(又称南菜)后,再次请客人离席洗手、喝茶、吃糕点,称为“第二道点”;二道点心吃完后,第三次请客人席,继而轮换上完10几道干荤、腥菜后,又请客人同前两次一样下席吃点心,称为“第三道点”;第三道糕点吃完,酒席亦结束。“三道点”的筵席,菜肴是山珍海味、应有尽有,糕点多为烧麦、蛋糕、面包、烫面饺、酥饼等。

      其他地方筵席,则各具特点:芳畈、阳平一带为"20大碗”,即10碗干菜、10碗汤莱,干汤搭配、荤素兼有。刘集、河口一带有“8大碗”,即8个主要荤菜配多道素菜成席;“三圆席”,即席面除一些荤、素菜外,还配有鱼圆子、肉圆子和豆腐圆子。夏店、新城等地则有“心肺席”,即以心肺汤、蹄子肉、正肉、羊肉等为主菜,配以粉条、海带、笋子等素菜成席;“五荤席”,即在“心肺席”的基础上,增加肉糕、肉圆子;“4个头”,即在“五荤席”基础上,增加4碗荤汤莱;“6个头”、“8个头”则为海参席,席间必须有山珍海味,这也是县内较丰盛的筵席。

      现在,这些饮食习俗,仍在各地延续。

      菜肴习俗

      鞍山人民勤劳朴实,热情好客。绝大多数家庭除自种的新鲜蔬菜外,还备制有各种腌菜、酱菜、干菜、霉制菜和腊荤腥菜等,作为平时来客的添加菜。这些自制莱肴,各自做法不同,别具乡土风味。

      腌菜主要有:萝卜、白菜、豇豆、辣椒等,是将新鲜菜通过洗晒、盐渍而成,色泽黄亮、脆生爽口;酱菜有:麦酱、豆酱、辣椒酱、酱黄瓜、酱豆角等,是通过晒、浸、渍等工序制成;色泽红亮、健脾开胃;

      干菜主要有:干萝卜丝、条、片,干豇豆、干苋菜、南瓜笋、葫芦笋等,均为新鲜蔬菜晒制而成,都保持着本身的味道和营养;

      霉制菜有:臭豆腐、臭豆渣、臭千张、霉豆豉等,都是通过煮、晒、霉制而成,其味闻着臭吃着香,极为开胃;

      腊荤腥菜主要有:腊猪肉、腊狗肉、腊鸡、腊鱼等,均为自家养殖而舍不得吃,经腌制后,专门留着待客用的,其色泽深红、味道咸鲜。

      民间许多农家风味菜,受到外地来客和家乡首长的青睐,如臭豆腐、霉千张、腌豇豆、干马齿苋等,每当他们前来就餐时,都点名要吃这些家常素菜。当地人平时自己吃的都是新鲜蔬菜和一些腌制莱;来客时,则必须冷热荤腥兼有,且都是自己舍不得吃的好莱,鞍山有“惜菜待客”的良好习惯,从而使其“好客”的好名声,在省内外传扬。
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